您好,欢迎访问郑州少林武术专修学院! 网站首页在线留言联系我们
咨询服务热线:
0371-62620567
新闻动态

“大苏山作风”筑就精准扶贫路

作者:董建民 来源:中新社河南分社 时间:2017-01-04 17:35:24 浏览次数:

中新社河南分社信阳1月3日电   大苏山位于信阳市光山县城西南22公里,是佛教天台宗的发祥地,也是国家级森林公园所在地。大苏山森林公园以净居寺名胜管理区为核心,区内山水灵秀、风景幽雅,自然、人文景观荟萃,豫南驰名。

     2016年以来,净居寺名胜管理区党委积极响应上级党委政府号召,提出“党建+精准扶贫”的工作思路,以精准扶贫为中心,以党建促扶贫,创新工作机制,带领全区干部群众奔赴脱贫攻坚战场,广大党员干部冲在前锋,为民拿实策,扶贫求实效,富民谋长远,逐渐形成了以“敢担当、讲作为、重实干、比奉献”为核心和内涵的“大苏山作风”,并由此在当地干部群众中口碑相传。

转变工作作风,实施“四家工作法”

     净居寺名胜管理区位于光山县西南部浅山区,辖四村一场,面积33平方公里,总人口8700多人。2013年,管理区建档立卡的贫困群众有158户、504人。

     根据光山县委县政府统一安排部署,净居寺名胜管理区争取要在2016年实现整体脱贫计划。为此,管理区因地制宜,因人施策,精准发力,迅速成立了脱贫攻坚指挥部,区党委书记任政委,主任任指挥长,其他班子成员任副指挥长,区机关各所、站、办、处负责人为成员,指挥部下设办公室,负责组织协调、指导工作。

     密切联系群众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,善于做群众工作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。净居寺名胜管理区党委通过广泛深入的调研发现,贫困户最大的心病在于自卑和悲观失望的心理。扶贫重在扶“志”,因此,扶贫的首要任务是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,拔掉穷“根”。要医治群众的心病,就必须真诚地和他们交朋友,用真心换真情,消除他们的思想负担。

     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,重在精准,成败之举在于精准。管理区党委结合实际提出精准扶贫“四家工作法”,即“把贫困户当家庭、把贫困群众当家人、把贫困户的事当家事、把扶贫工作当家业”,真正让贫困户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扶贫关怀。

      贫困户郑华章一家是管理区挂职副书记陈永泽负责帮扶的对象。郑华章今年63岁,身体残疾,没有劳动能力,并身患多种疾病;其妻子在新县照顾岳母,没有任何收入;他们的儿子郑树军在江苏昆山务工,月工资2000多元,每月除去日常开支后,几无存余;郑树军的媳妇在光山县农村其娘家生活。他们全家人常年难得一聚。

      陈永泽了解到郑华章家庭状况后,便主动要求帮扶他们。工作闲暇,陈永泽就到郑华章家谈心拉家常,帮助干家务活儿。随着两人交往时间的增多,关系日益融洽,陈永泽便以“大哥”称呼郑华章,郑华章以“永泽弟”称呼陈永泽。

      由于郑华章全家四口人分散四处,陈永泽就经常用电话和郑华章的妻子及他们的儿子、媳妇沟通,帮助他们分析家庭致贫原因,鼓励他们为脱贫致富努力。

      对郑华章一家来说,摆脱当前困境是首要之急。陈永泽在光山县城帮助郑华章的妻子联系了一份做保姆的工作,月收入1000多元。他又通过江苏的朋友,帮助在昆山务工的郑树军调整务工岗位,月纯收入达到3000多元,去年10月份已达到6519元。陈永泽后又劝说郑树军的媳妇也到昆山务工,每月收入2000多元。2016年9月,陈永泽得知郑大哥治病费用不够时,立即送去1000元,并为其办理了医保相关手续。现在,郑树军每月可以给家里寄回1000多元赡养费,小夫妻俩儿也时常回来探望郑华章老两口儿。

      扶贫用真情,帮扶“五个一”

      在扶贫帮扶工作中,陈永泽不忘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,在“党建+精准扶贫”的框架下,他要求每位党员干部在帮扶贫困户时必须做到“五个一”:即每个月与贫困户谈一次心,每月到贫困户家里干一次农活或家务,每月开一次贫困户家庭会,每家至少落实一项脱贫措施,带动一个家庭脱贫致富。

      在具体工作中,他们建立了“一表一账”制度。一表就是设立“四家工作法五个一落实情况登记表”,帮扶人员每次到贫困户家里的帮扶事项、时间,均需详细记录,而后,帮扶人员和贫困户还要共同签字确认;一账就是在各村建立“入户帮扶台账”,帮扶人员每次入户完毕,要如实填写帮扶内容,明确需要跟踪的事项,对入户帮扶采取闭环管理。

      管理区李湾村方楼组贫困户郑宏英,现年66岁,她和儿媳妇患有慢性病,孙女读大学,孙子读初中,丈夫和儿子都患癌症先后去世,家庭极为困难。净居寺管理区人大工委主任吴玉松结对帮扶郑宏英家庭。郑宏英的儿媳妇在家务农,吴玉松就在县城帮她儿媳妇找了份工作,月收入1500多元。郑宏英家门口有一废弃危房挡住出路,给他们出行带来很大不便和危险,吴主任便深入到村民组做工作,为她家打通出路主动捐款2900元,并带领管理区的干部职工到郑宏英家里平整土地,整修路面,打扫卫生,使郑宏英的居住环境焕然一新。其后,吴玉松帮助郑宏英申请办理了低保,为她的孙女联系暑期工,为她们不断解决实际生活困难。郑宏英逢人便说:“感谢党的扶贫好政策!”

       黄湾村民组李家斌是个特困户,家里房子常年漏风又漏雨。可谓是:白天见太阳,夜晚进月光。管理区干部职工及时筹措资金对他的房屋进行了加固维修。2016年上半年,管理区党委筹措资金36.5万元,对28户特困家庭的危房进行了改造。截至目前,李湾村的危房已全部改造完毕。

       发展茶叶产业,助力农民走上致富路

       要让贫困户真正脱贫致富,还需有主导产业作保障。自古及今,净居寺的山水、气候最适宜种植茶叶,当地种茶饮茶历史悠久。被尊为“茶圣”的唐代著名茶学家陆羽曾言:“淮南茶,光州上”,陆羽指的光州即为该地。净居寺名胜管理区党委班子研究后一致认为,发展茶叶产业是让农民增收致富的长久之道。他们制定了“房前屋后一亩茶”的发展模式,引导成立了8个茶叶专业合作社,为茶农提供市场信息、技术培训、鲜叶收购等服务。

      2016年初,管理区党委争取到河南省光彩事业基金会产业资金250万元,以龙头企业蓝天茶业生态旅游股份有限公司和净居寺茶场引领示范,按照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的合作模式开展春茶生产,形成了茶叶生产-加工-销售一条龙的茶叶产业化发展格局,仅李湾村就发展种植白毫早、龙井43、安吉白茶等良种茶园780亩、油茶200亩,两家企业还以高于市场价收购基地鲜叶,保护茶农利益。通过管理区的帮扶措施,1000多农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,涉及贫困群众口210人,可实现人均增收1500元以上,真正实现了让茶农能增收、稳得住、能致富的长远之道。

      为防止脱贫后又返贫的现象发生,管理区党委还明确规定,在2020年底前,所有帮扶政策、帮扶措施、帮扶人员一律保持“三不动”,留下可持续发展的产业、可持续发展的条件、永远不走的群众工作队伍,真正体现出对党的扶贫工作的政治责任感。

      打赢攻坚战,扶贫硕果满枝头

      净居寺名胜管理区以提高技能水平、增强就业和创业能力为目标,先后举办了“雨露计划”,为贫困群众进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、茶叶技术培训班2期,集中培训350余人次,引导贫困户26人转移就业。

      管理区党委还对贫困群众实施特困救助。将符合政策的特困人群全部纳入政策兜底和低保范围,把李湾村未脱贫的37户贫困户全部纳入低保对象;并为符合政策的特殊病种、慢性病患者办理慢性病门诊手册,一年可以为他们解决大额门诊医疗费2000元到上万元的补偿,极大地减轻了贫困户的负担。此外,他们还结合“七一”建党节、关爱母亲行动等活动为个别特殊特困户送去慰问金、救助物资等。

      2016年以来,全区共筹集各类资金1300多万元,解决了19家无房、危房户住房问题;为贫困户132人提供了就业;为10余名贫困学生办理了减免学杂费的手续,并又提供了多项教育资助;完成“村组通”道路4.1公里、“组组通”14.02公里路基扩宽和碎石铺设;整修坑塘6口,修建公共厕所20座,设置垃圾池(桶)152个,安装路灯126盏,新建村民文化活动广场9处,解决了580户、3600余人的安全饮水问题。截至到2016年12月底,全区158户、504名贫困群众中,已有84户、362人实现脱贫,全区贫困发生率仅为1.63%。

      习近平总书记在论述精准扶贫时曾指出:“必须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、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、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。”“大苏山作风”不正是对总书记讲话的最好诠释吗?(董建民)

关键字: